化蝶——現狀所迫
牡丹江木材流通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倪繼科在談到加快發展木材深加工業,確保木材三年不出省這一話題時,神情嚴峻且迫切。他表示,我市木材以從俄羅斯進口為主,而且,很多木材企業多是把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木初加工成板材,或是鋸材后就銷往南方,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過埠增值效益不突出。
記者找到了一組發展數據,正說明了這一問題:2008年到2010年,我市木材深加工總值占我市木材加工總值比重分別為:4.9%、10.87%和14.14%,雖然我市木材深加工總值呈逐年上漲趨勢,但其占我市木材加工總值的比重還不到兩成,對于一個以木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來說,過埠效益低的危機已經顯現。
據了解,我市木材深加工業缺少在國際國內知名的品牌,且生產的主要產品大多以“貼牌”為主,企業只能賺取少量的“加工費”。雖然我市域內有各類木材加工企業1600多家,但大多規模較小。據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市木材經營、加工等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總計132家,其中,有28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其余大多數中小木材加工企業,生產設備、技術落后、產能低下,且分散經營。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的特點,使得我市木業產業利潤、利稅大量流失。
在這種環境下,加快對“發展木材深加工業,確保木材三年不出省”這一課題的研究和破解,對我市來說十分迫切。倪繼科表示,如果實現木材三年不出省,我市提出的到2015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形成木材精深加工、人造板、家具、地板等六大產業集群,林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140億元以上,同時,實現林業合作化、品牌主導化、產業集群化和布局合理化這一林業發展目標就不會遙遠。更重要的是,木材深加工,不僅能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過埠增值,它在增加我市稅收,拉動我市經濟發展方面也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加就業機會,帶來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等社會效益。
成長——基礎穩固
破解課題,已是當務之急;破解課題,我市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木業產業是我市的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類木材加工企業1600多家。其中,知名企業投引資規模不斷加大,大亞集團、瑞典宜家等國內外知名木材加工企業已入駐我市各開發區。同時,形成了以恒豐紙業、大宇制紙等企業為代表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3家,資產35.7億元。
[1] [2] [3] [4] 下一頁 |